南京歷史

南京歷史

主條目:南京市 (中華民國)

192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辦公室

《國都界線圖》,1929年

原國民大會堂,建成於1936年

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,日軍強硬將中國平民押進坑中準備集體活埋。

1911年(宣統三年)辛亥革命爆發,1912年1月1日(民國元年)孫中山在南京宣佈成立中華民國,出任臨時大總統,以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。2月溥儀在北京宣佈退位,孫中山在南京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,由袁世凱繼任,為防止袁世凱闊權,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為規範。同年,改江寧府為南京府。

北洋軍閥混戰期間,南京曾為軍閥孫傳芳的大本營,成為號令華東諸省的中心,1926年冬,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孫傳芳部隊,取回南京。1927年(民國16年),中華民國奠都南京,同年置南京特別市。1929年(民國18年)6月1日,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,置首都特別市。1930年(民國19年)更改為院轄市(直轄市)。1931年(民國20年),六月一日公布《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》,其中第五條明定「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」,確定南京在法律上做為中國首都的地位。1929年-1937年間,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,基本形成了近代南京的城市格局。

1929年(民國18年),國民政府為了迎接由北京至南京奉安的孫中山靈柩,趁勢在南京進行建設,包括在長江口修建新碼頭(中山碼頭),並將移靈經過的道路進行拓寬與鋪設柏油,形成今天的中山北路、中山路、中山東路,並大量種植法國梧桐樹綠化市容。此後直到1937年的數年間,南京陸續建成中正路(中山南路)、太平路、白下路、漢中路、中華路、雨花路、山西路、國府路、熱河路、珠江路、莫愁路、昇州路、上海路、廣州路、以及頤和路一帶住宅區道路,形成了南京的近代幹道系統。

1937年(民國26年)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,8月13日淞滬會戰展開,日軍開始對南京進行大規模的空襲轟炸,市容與城市建設受到嚴重破壞,11月國民政府遷都至重慶,12月8日日軍進犯南京城,由於指揮官唐生智臨陣脫逃,中國軍隊在南京的防禦潰散,12月12日南京淪陷。12月13日開始後的大約六個星期時間,入侵的日本軍隊在南京進行了大屠殺,至少30萬人遇難。南京淪陷後,侵華日軍將南京做為扶植漢奸傀儡政權的根據地,1940年(民國29年)汪精衛在南京成立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」,替日本人統治大前方的淪陷區。

1945年(民國34年)8月15日日本投降,中國抗戰勝利,不久之後國民政府收復南京。1946年(民國35年)5月5日,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。由於不久之後國共內戰全面爆發,國府已無充足的財政在這一時期的南京大規模的建設活動,南京不復抗戰前的盛況榮景。

同年11月,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的國民大會堂(今人民大會堂)召開。原本憲法草案定國都為南京,但審查會及第一讀會決定改為北平。經大會主席團代表蔣中正出面說明,主張國都地點,不必定於憲法,始將第一讀會通過的「國都定於北平」一條予以刪除[9]。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三讀通過,1947年(民國36年)1月1日公佈,同年12月25日正式實行。自此,南京失去中華民國法定國都的地位。

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依憲法規定舉行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,1948年1月21日至23日則舉行第一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。1948年3月29日於南京報到召開行憲後的國民大會,4月在南京選舉出蔣中正為第一屆中華民國總統,李宗仁為第一屆中華民國副總統,5月20日在南京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。1月間選出的立法委員則於5月8日自行集會於南京國民大會堂,並於5月18日正式開議。

1948年(民國37年)底,國共內戰情況對國民黨趨於不利的態勢,1949年1月國府行政院及各單位開始遷往廣州,僅總統府仍在南京。1月26日,中共政權攻占長江北岸的六合縣縣城(當時六合縣屬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,不屬南京特別市)。4月21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,渡過長江。4月23日,解放軍攻陷南京城,24日凌晨,解放軍第35軍攻占南京總統府。國民政府南遷廣州,後又遷重慶、成都最後遷抵台北。

相关文章

苹果iPhone6 Plus 16GB报价
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

苹果iPhone6 Plus 16GB报价

📅 07-09 👁️ 3940
深圳e巴士放票时间
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

深圳e巴士放票时间

📅 07-04 👁️ 3955
超详细宝宝辅食1:菠菜泥
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

超详细宝宝辅食1:菠菜泥

📅 07-08 👁️ 1269